裝載慢慢的貨物,包括30噸西洋參,中國皇后號與1784年2月22日從紐約出發(fā)往中國航行。此時離英國人在革命戰(zhàn)爭之后終于撤離這座城市僅僅過去幾個月,美國商人正抓住這次獨立進入中國貿(mào)易的機會。
這次中國皇后號航行的始作俑者是約翰·萊迪亞德,他曾與英國探險家詹姆斯·庫克船長一起航行到太平洋。他希望在太平洋西北地區(qū)交易毛皮,并把它們帶到中國。很快他找到了合伙人,其中有美國革命的金融家,費城商人羅伯特·莫里斯。隨后他們在新英格蘭發(fā)現(xiàn)了一艘正在建設的銅鍍船,也就是之后的中國皇后號。這之后萊迪亞德退出,“毛皮貿(mào)易”正式通過,但莫里斯建議把人參當作更為貴重的交換貨物。因為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人參這種“百草之王”的身價上漲百倍,導致當時的濫采,資源匱乏。美國商人了解到這些,認為人參能夠在中國牟取暴利。
中國皇后號到達了當時的廣州黃埔港,航程18000英里,用時六個月。又用了四個月時間用船上的貨物換來了茶葉和瓷器等物品,再用五個月返航,于1785年5月到達紐約。她受到了最高級別的歡迎,一個城市報紙認為這是一次“有遠見卓識的、成果豐碩的航行”,意味著與歐洲的“沉重”貿(mào)易可以用這次開辟的新貿(mào)易道路代替。貨物以30%的利潤出售,收獲頗豐。
這之后,幾十艘船每年都在中美之間的海上航行,為紐約和新英格蘭建立巨大的財富。時至今日,有中國皇后號開啟的這條商道仍被兩地人民緬懷。
更多精彩資訊,歡迎關注明碩股份重大件國際物流領航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