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飛輪船(CMA CGM)和以星輪船(ZIM)上周公布第一季度虧損。
這兩家公司都將矛頭指向了不斷上漲的燃料成本,在第一季度嚴重威脅到了集裝箱海運行業(yè)。
達飛輪船首席執(zhí)行官Rudolphe Saade談到該公司凈虧損達7700萬美元:“集裝箱海運業(yè)正在經(jīng)歷持續(xù)增長,但在第一季度由于燃料價格的大幅上漲而受到打擊。”
上周大多數(shù)集裝箱海運公司宣布實施緊急燃油附加費(EBS),這是它們的FAK和合同運價的基礎。
由于燃料價格上漲的影響,自1月份以來,重油的成本從每噸350美元左右上漲到每噸425美元以上,這也會對集裝箱海運公司第二季度的資產負債表造成重大損害。
然而,達飛輪船的季度運輸量環(huán)比增長15%至4.95萬TEU,遠高于行業(yè)平均水平,這歸因于海洋聯(lián)盟產品的“商業(yè)成功”,以及其在非洲、美國和南美服務的“強勁勢頭”,并從馬士基手中收購了其新的拉美子公司Mercosul。
第一季度的營業(yè)額增長了17.1%,達到54億美元,但達飛輪船承認其單位集裝箱海運收入僅與去年同期“略有上升”。
達飛輪船的EBS價格為55美元/TEU,自6月1日起在除FMC和臺灣管理的行業(yè)以外的所有行業(yè)生效,該行動將于7月1日開始。
根據(jù)投資銀行Jefferies今天的一份客戶報告,馬士基要求客戶從6月1日起每TEU提供60美元的EBS,如果成功實施,將“大大彌補”燃料成本的增加。
然而,Jefferies分析師警告說,像中遠海運和東方海外這樣的似乎不情愿施加這一費用。
而且,較大的合同托運人可能拒絕接受EBS。伊萊克斯全球物流副總裁Bjorn Vang Jensen昨日在LinkedIn博客中表示,雖然他“同情集裝箱海運公司面臨的挑戰(zhàn)”,但最近雙方已經(jīng)明確簽訂了合同,并且“做生意總是存在風險的”,我們接受,而且我們期望我們的供應商也接受。
Vang Jensen說,他的公司迄今尚未接觸過EBS,但“現(xiàn)在有許多直接來找我的集裝箱海運公司都知道了我們在期待什么”。
與此同時,以色列集裝箱海運公司以星輪船第一季度凈虧損2610萬美元,而2017年第一季度盈利260萬美元,它還指責燃料價格上漲,“租船成本上漲和運費下降”。
與達飛輪船一樣,以星輪船似乎也瞄準了更高的市場份額,其產量在去年同期增長了16.7%,達到698000TEU。
以星輪船收入增長14.7%至7.51億美元,但單位集裝箱海運收入下降1.6%至938美元。
展望未來,達飛輪船稱下半年的情景更好,因為運費上漲,降低成本以及EBS舉措“應該取得成果”。
但Alphaliner并不樂觀。它表示:“未來幾個季度大幅復蘇的可能性正在迅速縮小。”
更多精彩資訊,歡迎關注明碩股份重大件國際物流領航者!